晉文化典故

知難而退
作者: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0-11-04    瀏覽:

 ?。鄣湓矗? 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見可而進,知難而退,軍之善政也。

 ?。鄣淞x]  “知難而退”,本指作戰(zhàn)須見機行事,形勢不利則應(yīng)退卻。后人引申為:做事須衡量實力,如自力不足,如困難難以克服,則主動退卻。歸總一句話,要量力而行,且不可不自量力。

  [典實]  公元前597年,夏六月,晉景公派軍隊救援鄭國。荀林父率領(lǐng)中軍,先穀作為輔佐;士會率領(lǐng)上軍,郤克作為輔佐;趙穿率領(lǐng)下軍,欒書作為輔佐。趙括、趙嬰齊擔任中軍大夫,鞏朔、韓穿擔任上軍大夫,荀首、趙同擔任下軍大夫。韓厥擔任司馬,向鄭國進軍。

  晉國三軍來到黃河邊上,聽說鄭國已經(jīng)順附了楚國,荀林父就想回師,說:“沒有趕到鄭國而勞動了百姓,出兵有什么用?等楚軍撤回國以后我軍再出動,去攻打鄭國,懲罰它降楚也不算晚。”士會不同意這種說法,爭辯說:“我聽說用兵之道,在于觀察敵人的間隙而后發(fā)動。德行、刑罰、政令、事務(wù)、典則、禮儀不違背常道,是不可抵擋的,我們不能攻打這樣的國家。楚莊王討伐鄭國,憤恨他三心二意而憐他卑下;由于他背叛而討伐,順服而赦免他,德行、刑罰都完備了。討伐背叛,這是刑罰;安撫順服,這是德行,這二者都樹立起來了……德行樹立,刑罰施行,政事成就,事務(wù)合時,典則執(zhí)行,禮節(jié)順當,怎么能抵擋他?看到可能就前進(見可而進),知道困難就后退(知難而退),這是治軍的好方案(軍之善政也)。兼并衰弱、進攻昏庸,這是用兵的好規(guī)則。你姑且整頓軍隊、籌劃武備吧!《武》篇說:安撫衰弱進攻昏庸,致力于功業(yè)所任,這就可以了。”士會不同意荀林父撤兵,主張待機而動。而先穀主張立即投入戰(zhàn)斗,因而反對說:“這不行。我們晉國之所以能領(lǐng)導(dǎo)諸侯,是由于軍隊勇敢、臣下盡力?,F(xiàn)在由于不敢作戰(zhàn)而失去諸侯,不能說是盡力;有了敵人而不去迎戰(zhàn),不能說是勇敢。由于我們而丟掉霸主地位,不如死去。”先穀堅決主戰(zhàn)。結(jié)果,晉國由于將帥意見分歧,被楚軍打得潰不成軍,吃了個大敗仗。

上一篇:一飯必償
下一篇:畏首畏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