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域旅游

顧園
作者: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19-04-17    瀏覽:


  顧園位于城東新區(qū)中心地帶,西為吉祥南路,北為貢院東街,東西長150米,南北長180米,占地約40畝,設計為南北走向。方案采用橢圓形島式的規(guī)劃設計,主要以曲徑通幽、小橋流水的江南風格為主,南北特色兼顧的明清式仿古建筑為載體,分東、西和主題景觀區(qū)三個單元。東景觀區(qū)由桃園、李園和翠竹園組成,寓意顧炎武先生桃李滿天下的成就和堅韌不屈的氣節(jié);西景觀區(qū)由杏樹林、柿子樹以及銀杏、紅楓等灌木組成;主題景觀區(qū)由一湖一山(搖籃湖、白石山)、一軒一榭(光明軒、四方榭)、一臺一橋(讀書臺、石橋)組成,是為弘揚和傳承明末清初,寓居曲沃的著名思想家顧炎武“天下興亡、匹夫有責”這一思想,而規(guī)劃建設的愛國主義主題文化公園。













  顧園是為了紀念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顧炎武先生而建造的。園內建筑全部為仿明清式古建,具有江南風格。為什么我們要在曲沃建造這樣一座園林呢,接下來就給大家講講顧炎武先生與我們曲沃的不解之緣。讓我們沿著歷史的軌跡,追溯到三百多年前,揭開這一謎底。顧炎武,本名絳,字忠清,因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,而改名為炎武。是著名思想家、史學家、語言學家,與黃宗羲、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。梁啟超譽其為清學開山之祖。





  明朝末年,日漸衰敗,百姓民不聊生,少年時期的顧炎武在祖父和父親的影響下關心國事,為了尋求挽救社會危機的學問而做研究。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后大肆屠戮,他同許多愛國人士一起奮起抗爭,多以失敗告終但是卻了結識許多著名學者與抗清志士。在之后的長達二十多年的游歷生活中,他考察地理人文,訪尋志士賢達,探求經世、治學之道,曾多次輾轉于山西、陜西之間。在當時富甲天下的山西是他游歷的中心所在,而曲沃,則是顧炎武游歷山西時的一個重要去處,并在此結識了太原傅山、曲沃衛(wèi)蒿等志同道合之士。







  1681年,顧炎武不顧年高,再抵曲沃,知縣派人恭迎。此次,顧炎武做好了長期居留,潛心著述的打算。原本住于絳山書院,后嫌城內嘈雜,遷居于東韓村韓宣韓進士的宜園。(東韓村位于曲沃縣城西南方,距縣城1.5公里),顧炎武在此寓居期間,與宜園主人韓宣道義相交,結下手足之情。在這里完成了驚世巨作《日知錄》。 顧炎武先生在曲沃,一個是在曲沃講學,過去叫絳山書院,現在是曲沃中學,顧炎武先生呢還考證了今天的曲沃就是過去的晉國都城所在地,他經常在空閑時間沿澮河徒步考察,訪問老者,最后做出這個考證結果是,再一個事情就是,他和傅山共同在曲沃發(fā)明了這個票號,票號最早的起源是在曲沃,后來對促進當時社會經濟的發(fā)展起了很大的作用,再一個他是對介子推隱居的綿山,他也有一個考證,通過考證,他認為說是根據當時的交通條件和實際情況,介山應該就是今天曲沃和翼城打交界的小綿山。1682年1月9日的早晨,病了一冬,年邁衰弱的顧炎武自知時日不多。他要抓緊時間,會見朋友,商討大事,所以稍有好轉,便騎馬外出。哪知,自己連上馬的力氣也沒有,一失足栽倒在地。從此,再也沒有起來。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,曲沃人用最誠摯的情誼善待他,照顧他,為他殮柩,并千里迢迢將其靈柩護送回江蘇昆山安葬。逝者如斯。數百年滄桑巨變,但顧炎武那以“天下為己任”的責任意識,嚴謹務實的學風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卻永遠鐫刻在曲沃這方土地,激勵著一代代曲沃人謙遜求學,踏實進取。

  曲沃成了先生一生旅途的最后一站。今天的“顧園”,代表的不僅僅是曲沃人民,也代表著全體中華兒女們對這位先生的追憶、崇敬與其思想精神的傳承。

 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攝影師:(高慧明  靜聽石語  秦懷貴  支佳輝)

上一篇:晉園
下一篇:絳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