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文化典故

嫁禍于人
作者: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0-11-05    瀏覽:

 ?。鄣湓矗? 《史記·趙世家》:韓馮亭有城市邑十七,愿再拜入之趙,財(裁)王所以賜吏民。王大喜,召平陽君趙豹商量,趙豹對曰:“圣人甚禍無故之利。”王曰:“人懷吾德,何謂無故乎?”對曰:“夫秦蠶食韓氏地,中絕不令相通,固自以為坐而受上黨之地也。韓氏所以不入秦者,欲嫁其禍于趙也”。

 ?。鄣淞x] “嫁禍于人”,原謂平陽君趙豹,勸說趙孝成王不受韓上黨之地,說:“韓氏所以不入于秦者,欲加其禍于趙也。”后人遂以此典演繹成“嫁禍于人”,即把禍害轉嫁到別人身上。正如魯迅先生在《兩地書》中所說的:“他們這樣說,固然也許是因為失敗之后,嫁禍于人,或者因為自己變計,須有借口之故。”

  [典實]  公元前262年,趙孝成王做了一個夢。他夢見自己穿了一件不正常的背縫衣(即背上有一道縫的衣服),乘著飛龍上天,還沒有上到天庭,就墜落了下來,看見金銀玉器堆積如山。一夢醒來,不知是吉是兇,心神狐疑不定。于第二天,他便召太筮史敢占卜問卦。史敢對其說:“王夢見身穿背縫之衣,乃殘也;乘飛龍上天不至而墜落者,謂有虛名而無實也;見金玉之積如山者,不是吉兆也,是憂也。”

  三天之后,有一件事正應了這個夢。這就是:公元前262年,秦昭王派大兵伐韓于太行,先取了韓河內之邑,緊接著攻取上黨。韓上黨太守馮亭抵敵不住,便派使者去見趙孝成王。使者對趙王說:“秦軍大舉進攻上黨,韓國不是秦軍的對手,守不住上黨,上黨就要落入秦國之手。上黨官員和百姓,皆愿意歸趙,而不愿意為秦國擄去。上黨有城邑十七座,現(xiàn)在都在靜候著趙王裁決,希望能早日賜給他們以歸趙的好消息。”趙王聽了大喜,便召平陽君趙豹商量。他對趙豹說:“韓國馮亭派使者,愿將上黨十七城,拱手為趙國所有,我們受之如何?”趙豹說:“圣人不接受無來由的利益,認為無故得來的利益不是吉祥,而是災禍。”趙王聽后說:“上黨吏民,感念我們的德義,怎么能說無來由呢?”趙豹說:“那秦國像蠶吃桑葉那樣,一點一點地吞噬著韓國的土地,想從中間斷絕了韓國,不讓韓國與上黨相通,因而自以為可以不費吹灰之力,就可以穩(wěn)坐而接受上黨的土地。韓國之所以不愿意歸秦,是想把災禍轉嫁于趙國??!試想,秦國興師動眾,勞民傷財,發(fā)兵奪取上黨,而得不到的利益,卻被趙國白白地搶占去了,秦國能答應嗎?王再想想,強大的國家都不能從弱小之國貪得便宜,弱小之國就能從強大之國貪得這樣的便宜嗎?怎么可以說能是有來由的利益呢?如今的秦國像春天耕耘、秋天要收獲那樣,遲早一天要奪取上黨的。難道大王看不出來嗎?秦國從渭水漕運糧食逐次侵占,而且又派出虎狼之師去攻占所取國的封邑,其目的是最終想滅掉韓國。它這一最終目的不實現(xiàn),是不會善罷甘休的,我們何必要跟它作對,去接受韓國的土地呢?”趙王說:“過去常有這樣的事,派遣百萬大軍去攻戰(zhàn),越年經(jīng)歲也不能得到一城,而現(xiàn)在韓國拿上黨十七座城池,白白贈送給我們,這不是最大的利益是什么呢?”趙豹聽后沒有再作辯白,就自動地退去了。趙王見與平陽君趙豹談不通,便召平原君趙勝與趙禹一塊商量去了。結果,“因利得禍”,被秦國擊敗,坑殺了趙兵四十萬。從此趙國一蹶不振,走上了下坡路。

上一篇:因勢利導
下一篇:一狐之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