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落

辛村屯(一):地下通道
作者:楊浩有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19-04-28    瀏覽:

    很早以前,辛村屯的地形非常奇特,它北、西、南三面是溝,只有東面與北辛村的西邊土地相連,而且相連之處僅有兩三丈寬,兩邊也是深溝。它的面積僅有三十畝地大,周圍溝深十幾丈,東北處溝底有一水泉,人稱泉子,常年噴涌,奔流不息,自東北,向北,向西,再向南,流入滏河溝內。這樣,辛村屯就三面臨水,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小半島,因此,地勢十分險要。

    在東面進村口南側,順土坡下到溝底,走十幾丈遠,西側土崖上有一洞口。洞口高八尺有余,寬三尺多,兩三人并行可進入洞中。洞中漆黑一團,伸手不見五指,進洞后,順緩坡繼續(xù)向下摸行,洞中狹窄處,僅能容一人側身而過;寬闊處,能容數(shù)十人藏身,高處有一人多高;低矮處,人須匍匐爬行才能通過。有時會突然遇一陡壁,四處皆無法通行,而在五尺高處卻有一洞口,人得蹬壁攀援方能爬上,然后伏下身體,繼續(xù)匍匐前行。如此曲折、迥旋,爬上爬下,時而直立,時而彎腰,時而爬行,約行一里后,突然前面顯出亮光,走近一看,原來是滏河溝北崖上的一個洞口。洞口僅有三尺見方,洞口上下俱是直立的崖壁,根本無法攀援。崖壁腳下長滿了柏樹,滏河水嘩嘩奔流,溝中樹木荒草叢生,遮蔽著洞口,人若站在溝底,很難看到洞口。

    從洞口折回繼續(xù)前行,方向大約向西,洞中遇到寬闊處,有土炕、土凳,應是軍士住宿、休息專用;有鋪設木板、地磚處,應為屯糧處;還有壘著灶臺,上鑿天窗直通溝莊上方者,應為起火做飯之處。再走約一里遠,又見一亮光洞口,走近一看,為西邊溝莊,溝中蘆葦叢生,密不透風,更為隱蔽。從西邊洞口折回,繼續(xù)北行,洞中構造設施,與前面大致相同,溝北莊上也有一通風、通光洞口,溝中蘆葦夾雜著荒草樹木,也很隱蔽。從洞口再折回向東,走約一里后,順坡上行,進入村內一水井中,井壁上鑿有腳窩,可以踩窩攀登而上,走出地面。

    環(huán)顧整個地下通道,是繞村一周挖成,于村中地下還有多處叉道,通往村中地窖或水井,總長約三十余里。它充分利用三面臨溝的地形特點, 溝莊上都挖有通風透光的洞口,既可做軍士瞭望之孔,也可以偷襲敵人,或隨時從洞中四散撤出。

    從地道的構造、設計來看,確為屯軍、屯糧所用,它于村中的通道,也多為水井或地窖。試想,村中駐一軍隊,若遇弱敵來襲時,可以頑抗、抵御,就地消滅;若遇強敵時,也可以立即撤入地道,藏匿隱蔽。地道中屯有糧食,又通水井,數(shù)千士兵,可以駐上數(shù)月,若是敵人發(fā)現(xiàn)地道,進行破壞時,軍士也可從三面洞口下至溝中,四散逃走。

    在歷史上,村子里是否發(fā)生過戰(zhàn)爭,是否有軍士利用地道和敵人周旋過,村民們只是聽上幾輩人說過,村中沒有留下記載。而在近代,為躲避兵匪、戰(zhàn)禍,老輩村民切實曾多次鉆入地道,那時,地道確實成了他們的避難之所。

    現(xiàn)在地下通道幾乎全部坍塌、填實,周圍的深溝溝底也推為平地,種上了莊稼。村東北的泉子水也早已干涸,溝莊下的柏樹也砍伐殆盡。僅有幾處溝沿上的洞口還殘留著,人們再也無法深入地道探求它的秘密?,F(xiàn)在人們所知道的地下通道形狀,都是上輩人口傳口地留傳下來,然而只要說起地道,這里的村民都會繪聲繪氣、眉飛色舞地說上一通,可見,這一地下通道,是辛村屯人心中的情結,也是他們永遠也揮之不去的美好追憶。